唐时有突厥之患,宋时有辽金之患,而这些现在之所以消失,就在于其族亡,故而无祸,故而兵戈之事倒没什么,只要一场兵戈能使其灭亡,即便不能亡其人,也要亡其族,亡其风俗,改土归流,使其无法做大,以往国朝对虏夷屡屡征伐,但却屡屡反叛,即在于兵戈后未行改土归流之策,而尽亡其族!”
“陛下所言自是良策,但古往今来,明主治国,之所以依旧会在征伐之后,对虏夷招安怀柔,并非不知改土归流之效,而在于大国治政无论华夷,皆有一政令不能速达、消息不能尽知之问题,譬如饶是快马传递消息从成都到京城也要一个多月,到云南更是要两月,这也就是所谓山高皇帝远,朝廷即便派遣流官,也易出现流官成土官之现象。”
熊廷弼这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改土归流不失为良策,但以前的皇帝不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通信技术条件跟不上,光是统治两京一十三省,都因为交通不便,而使得地方官员和士绅容易勾结,且违抗朝廷政令,对于更偏远的地方,朝廷就算改土归流成功,也难以维持改土归流的效果,一些地方豪强依旧会因为山高皇帝远继续做土皇帝。
朱由校听后也很赞同熊廷弼的观点,便点头道:“通信之技未跟上,冒然行改土归流之事,的确未必有成效,凡事循序渐进的来,等东虏彻底清剿后,先让快马两个月的距离内,不能有不接受流官的地方势力存在!至于后面,可以先实行羁縻之策,并等通信条件跟上了再说。”
要不是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太过超前,朱由校现在都想赶紧弄出无线电来。
即便不先出现无线电,怎么也得出现有线电。
毕竟通信技术不更新,是真的会限制他的大明扩张。
甚至如果不顾及这些客观条件,而大明肆无忌惮地扩张的话,后期很容易分裂成很多个大明独立王国。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