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说读书人不仅要研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看看这个世界,看看民生疾苦。唯有将现实中的情况与书本里的知识相结合,才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听到这话,不仅秦少游面露愕然,薛青山和薛秦氏也是惊讶不已。
“你这老师,有点儿水平啊。”秦少游感叹道。
能够讲出这种话,至少说明了薛小宝的老师不是一个腐儒。
薛青山和薛秦氏,也忍不住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学堂里的老师还有这样的水平?没看出来呀。”
他们原本打算,等薛小宝在学堂里面完成蒙学,就为他找个名师好好教导。
现在看来,却是吃咸鱼蘸酱油,多此一举了。
名师原来就在学堂里。
薛小宝听见秦少游夸他老师,很是得意,仿佛被夸的是他自己一样,并说:“小舅,你也认可我老师的话?那你就带上我吧。”
“那不行。”
秦少游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
“你老师让你看这世界,看民生疾苦,不一定要跟着我去绵远县,你留在雒城,一样可以看。”
他这次去绵远县,不知道会遭遇怎样的危险,可不好带上薛小宝。
万一出点什么事,他没办法向三姐和薛青山交待。
更何况,薛小宝年纪尚小,也不到‘行万里路’的时候。
所以他劝说道:“你那个老师很不错,你留在雒城能跟他多学些知识,等你把书本上的知识学扎实了,再游历四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更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薛青山和薛秦氏也出言附和,劝薛小宝先打好基础,不可好高骛远。
薛小宝认真的想了想,最终叹了口气,点头道:“你们说的话,跟我老师说的差不多……好吧,我听你们的,就不跟着小舅去绵远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