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乔洋,三十多岁,意气风发。
回国之后,便重建了自己的母校,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会吸引很多目光的,即便创业不成功,也不至于藉藉无名,可是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提起乔洋的名字了。
说到底,就是因为乔洋得罪了田博涛。
那是乔洋的乔氏集团创办之后,乔洋的运营能力,得到了验证,第一年乔氏集团纳税2亿,已经有了一个大公司的雏形了。
乔洋想感谢一些市领导的支持,便办了一个晚宴,请了罗书记等一系列的常委们,可是当领导们到了现场之后,傻眼了,他们没有看到田博涛。
一问乔洋才知道,他根本没把田博涛当回事,喝了酒的乔洋还大言不惭说他在回国创业之后,并没有得到人大的支持,他邀请的人,都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没有帮助过他的人,自然不在邀请的行列中。
年轻,有几分嚣张也是正常的。
可是这样的话,最终还是传到了田博涛的耳朵里。
从那次晚宴之后,乔氏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先是税务局查到了乔氏集团偷税漏税的行为,开出了巨额的罚单,接着有投资者说投资在乔洋公司的钱,有了亏损,最后对簿公堂,乔洋输了。
一连串不利的情况发生。
乔氏集团仅仅撑了两年,就完蛋了。
一直到公司破产,乔洋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从开始到最后,政府的态度是调了一个个儿,从一开始的欢迎,到后来各项政策都在为难他,以至于他最后破产了。
接着那些被改掉的学校名,又再恢复了。
再后来,乔洋就没了声息,虽然还住在云溪市,但是他的传奇,只是过眼云烟,匆匆来,匆匆去,没有留下一点尘埃。
乔洋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