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南麓,西拉木伦河畔。
刘承宗提缰土台,目光扫过联绵起伏的山峦。
这座东西长二里、南北宽一里,周六里的荒芜土台,是唐代的松漠都督府城。
其实刘承宗原本也不知这是什么地方,甚至在发兵时,还在这座长满甜菜与野草的野外土台上扎营设寨,睡了半宿,也只是觉得这里地势平坦,分外古怪。
直到北元营上了前线,针对背叛察哈尔的诸部掠袭大获成功,争取人畜十余万,刘狮子想着收军撤退,让张献忠带兵在后方挖掘壕沟,以期迟滞追兵。
这才挖出了贞观二十二年的石碑,上面记述契丹首领大贺氏内附,唐太宗建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为都督,分契丹诸部为九州,立刺史,以统领契丹各部的事迹。
刘承宗与帅府诸将这才意识到,这深山老林里的河畔平台,居然曾经是一座辖制契丹的重镇。
张献忠挖石头立了大功,刘狮子二话不说就调丁国栋率部后撤,押两万余俘虏于此处采集土木石料,着手筑城。
筑城从选址到建设都是很复杂的事,绝非短时间所能敲定。
但刘狮子的思路简单。
既然大唐在这建城,筑城所需的准备工作,肯定都再历史上已经做过了。
塞外的人口少,千年来自然环境变化没有塞内那么大,那么他就可以将那些前期准备工作省略,先规划城池建制。
先垒城墙、掘壕沟,再派遣塘骑同步进行山川、地理、水文、资源等环境的调查。
事实上松漠都督府城所在位置,确实扼守险要,适合筑城据守。
其北靠山岭,山势均为南北走向,意味着一道道山沟可供部队驻扎营盘,东西各有发源自山上的河流,南面则是西拉木伦河,河对岸的百岔河两岸同样适合修筑堡寨据守。
同时周边四五条河流的两岸,都水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