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散地推进至离城四里,数不清的军士正埋头苦干,把几座营连接起来,形成纵横交错的壕沟。….
在那些壕沟最前沿,只是粗略一扫,他就看见许多元帅府军官模样的人端着望远镜看向城头。
随着柳绍宗的指引,李鸿嗣终于看见他口中刘承宗的贼将军,那是一门体形近丈的生铁大炮,使用元帅军招牌式的双轮炮车,车轮宽得像柱子一样,成群结队的士兵正在帮那门大炮调整炮口。
李鸿嗣只是看了一眼,眼珠子就在那门炮上挪不开了。
他并不是没见过这样的炮,见过,大明在中央层面第一次仿制红夷炮,仿制的就是这种口径、长度的大炮,从船上搬下来的。
单在去年,朝廷给宣府一镇,就调了西洋炮一百三十七位,硝石十四万斤,但是在野战,尤其是西北战场上,根本用不着这样的炮……这玩意在官军手上根本用不着。
以至于李鸿嗣脑袋里,压根就没有这种炮出现在战场上的概念。
正当他因为刘承宗的二十斤大炮感到震惊的时候,刘承宗在城外端着望远镜,也陷入对凉州城的迷糊里——啥年代了,咋还有这么高的城呢?
凉州古城对这个时代的将领来说,谁见了谁迷糊。
军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成体系的因敌制宜,有矛就有盾,绝大多数时间实现动态的攻守平衡,当某个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就会在短时间里打破平衡,但最终随着技术扩散,平衡还是会回来。
城墙也是如此,在那个主要依靠攻城塔等方式压制城头守军的时代,城墙是越修越高,这座凉州城就是那个时代的遗迹,但这一趋势被蒙古人大量使用的回回炮改变了。
越高
的城墙,意味着底基越厚,上面越薄,而且越容易被投石炮打出来的巨石击中……到明代负责防守和压制城头兵器的基本上都是火炮。
压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