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肉食野味还有损耗的弓马甲胄旌旗营垒各种物资,除了符咒法器之类的有飞舟运来,其他辎重粮饷都得由朝廷调运。
考虑到王锷的大军出征好几年了,都快把那李宥给熬死了,这比巨大的财政负担,换任何-个藩国,大概都难以为继。
但离国支持下来了,而且似乎没啥问题。
李凡看到漓江上,那千石的大舱船,用法咒加固,机关驱动,还有木手装卸,火车似得练成一长串,往来于江面,开入新凿的运河,把整个离国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边洲,然后换成木牛流马之类的机关车装载,络绎不绝,日夜不息得往南镇大营运送。
李凡还特地问了下船夫,说这叫‘靖边纲’,也就是三十艘一串的船队称为一纲,为靖边养军,墨竹山天工峰协助督办了二十纲的千石新船,昼夜不停得往来南北,运输军资,每个月的运力可以有两百四十万石,其实远超现在南镇的二十万大军所需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本来的计划可是七路讨伐,仙宫大军有相当一部分的补给要由离国承运的。所以为了把‘靖边纲’这件事操办下去,墨竹山免了离国历年供奉,并且顺带拿出一部分收入补贴朝廷,再加上门阀豪强的捐贡和国库拨款军费,又是造船又是开河,总算是维持了这支贯通漓江流域,直抵边洲的补给线。
结果谁特么知道坤国一战居然能打输了
总之现在北方情况更糟糕了,南宫家和墨竹山又开始对峙,于是‘靖边纲’至今一直维持战备,快五年了,军资武库堆积如山,大军一连新建了四个仓库来装军资,而且那王太尉也在安排各军轮训,练兵屯田,军屯都收过几次了,一副老子就在这养老的打算。
这满仓的东西运来,空船回去自然不划算,所以相当部分流民就直接搭船,直抵墨竹山南疆安置。
有库存陈粮可以吃,还特么有船可以坐,甚至有段时间还可以以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