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华夏人都是傻瓜,经营不好这个市场吗?
当然不是,这一切的源头就来自今年的这场大豆风波。
首先有一点必须要明白,那就是华夏80%左右的大豆都是来源于国际市场进口的。
因为米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领先,导致他们的大豆生产种植条件更加的宽松,同时产量更高,尤其是出油率更高。
就拿90年代闻名国内的东北黄金大豆来说,那是我国最好的大豆,但出油率只有进口大豆的5/6,但是生产种植成本却要高出50%以上。
这样哪怕一船外国大豆运到了国内的港口,再算上进口税率,其余对外销售价格依然只有东北大豆的85%左右,价格上的天然优势自然就毁掉了国产大豆种植行业。
虽说这些进口大豆的口感极为糟糕,打出来的豆浆也很不好喝,可这些大豆是用来榨油的,那就无所谓了。
不过这只是毁掉了大豆的种植行业,似乎毁灭不了大豆的加工行业,直到2004年的这场大豆危机开始说起。
历史上,当大豆足足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一开始的时候,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都是选择随行就市,他们需要多少大豆,就按照计划购买多少大豆,市场价是多少就按照价格来买多少,大不了到时候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们也亏不了钱。
,只是一涨就是6个月的时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价格从2003年8月的最低540美分,一路上涨到2004年4月的1060美分,创下了近30年的新高,这相当于华夏境内价格从2300元/吨上涨到4400元/吨。
而如此恐怖的长势,自然造成了大量华夏大豆压榨企业的恐慌,,加上这个时候大量的媒体。
不管是米国媒体,还是欧洲的媒体,又或者是国内的媒体。
好吧,反正是全世界的媒体,都在一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