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飞和贺子文互相看了一眼,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然后严飞说到:“如今电路板厂这边还好,原材料也挺顺利的。不过这些纸基板比较贵,算是这所有成本中,最多的一项。”
“接下来,就是水费和电费。人工成本,反而是最低的。”
“我们都没想到,内地的人工成本,竟然如此低廉。”
“珠江的那些企业,若是都搬迁到内地来,将减少一大块的成本。”
严飞还不忘感慨了一句。
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用工的成本,还有土地、场所、水电等成本。
珠江那边的企业,会有很大一部分,要搬迁到内地来。
或者至少是要来这边开分厂。
要不然,成本太高。
珠江的厂子,将失去市场竞争力。
成本高,就注定了要提高售价。
否则就是亏本赚吆喝。
“我们的产品还是很多的,不过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产品,只有我们自己一家电子厂下的单。产能过剩。”
这是目前很尴尬的一个事情。
苏何想了想,点点头:“没关系,电子厂那边怎么样?如果产能可以的话,多下点单。国内对于电子手表的需求很大,短时间内,不用担心市场问题。”
在苏何的记忆当中,电子手表直到千禧年,都还是很有市场的。
只是到那个时候,电子手表就已经失去了高科技的光环,变成了纯粹的电子产品。
那时候,电子手表就是薄利多销。
当然了,说是薄利,实际上利润还是极为可观的。
不过那个时候,也就可以转型了。
不管是电话手表,还是做石英表。
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手机可以替代很多的东西,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