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有可能作为未来的六部尚书,甚至更进一部的大学士,或者说文官领袖来培养。
有文官一系的庞大资源,就算自身能力不算很强,但只要人际遇手段过关,立场还算坚定的话,一个不错的前程是少不了的。
大理寺里的那几位郎中就是如此,本是进士出身,在官场打拼了十来年左右,就成了六部的中层官员,以后只要不出大的差错,起码四品甚至三品官身是少不了的。
而陈昭虽然一进来就做了三把手,但大家都知道他之前可是战功赫赫,在扬州巡盐衙门和锦衣卫都作出旁人做不到的功勋,现在进士及第做了大理寺左少卿,也没人轻视他。
大理寺和六部一样,本就是读书人做大,从大理寺卿到寺丞都是进士出身,反倒是中低层官员中却是不少恩荫出身的官吏。
比如在他看来很有能力,某位叫做吴帆的正七品评事,就是京城一个小家族的嫡系子弟,通过恩荫的手段进入大理寺,经过十来年的打品,才踏上七品评事的位置。
跟四王八公这样的顶级勋贵不同,吴家在京城实在太不起眼,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帮助都有限得紧,要是没有机缘的话,说不定他这一辈全部耗在大理寺,可能在五十岁以后会被恩赏一个从六品左寺副当当。
这世道就是这么的不公平,陈昭除了感叹一句,暂时也没无可奈何。他就是想提拔吴帆,起码眼下还是有心无力的。
忙完公务,长随赵平驾着马车迎了过来,恭敬道:“老爷请上车!”
此人也是扬州老人,出身贫寒,却有志气,肯读书,肯干活,人又机灵,是一个合格的亲随。
陈昭淡淡扫了这厮一眼,跨步上了马车,不一会马车车厢一晃便启动,慢慢朝着自己宅子方向驶去。
“老爷!”
待马车行了一般路程,赵平突然放缓了车速,小声道:“小的有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