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战略上——
进可威胁是北约防御力量较薄弱的“软腹部”,同时遏制苏联南下,退可确保美国两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战略的中间环节。
因此二战之后,美国着力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中东战略。
其一,是加强对中东的军事和经济渗透,成立了中央条约组织,并加强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援,将其作为美在该地区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和主要战略支柱。
其二,是竭力阻止苏联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渗透,因为一旦苏联控制了波斯湾和苏伊士运河,就会控制西方国家燃料库和海上运输线,并形成对欧洲的钳形包围。
1945年2月14日,沙特国王与罗斯福达成“石油换安全”的历史***,这成为美国与沙特乃至海湾国家合作的基本模式,并逐渐形成了美国稳定中东秩序的伊朗、以色列和沙特“三大支柱”。
于此同时,美国向不屈服的国家挥出了各式各样的大棒:
1949年支持推翻叙利亚民选政府的政变、1953年在伊朗政变颠覆摩萨台政权、1958年为维护“稳定”派兵进驻黎巴嫩、60年代初试图暗杀伊拉克领导人卡塞姆、1963年支持伊拉克复兴党推翻亲苏的卡塞姆政府……
当然,最关键的一环,还是以色列。
在犹太财团的游说下,历届漂亮儿子都坚定的认为对以色列的援助和支持是一项很好的投资:
以色列帮助镇压黎巴嫩、约旦、也门、巴勒斯坦等国的激进运动,其军事力量可以有效抑制叙利亚这一苏联在中东的盟友,战争期间还可以帮助美国检验武器性能。
毫无疑问,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现在,这买卖要黄?
如果以色列和埃及单方面媾和,苏联那边一定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埃及甚至苏联都会在西奈半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