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掌握好火候……
董熹不愿意相信这个圈子会这么黑暗,但有时候他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毕竟他的屁股也不太干净,很容易成为被人攻击的把柄。
“boss,这边请。”在影视基地负责人的引导下,董熹来到专门为《月球》搭建的摄影棚。
摄影棚分为两个部分,月球表面的矿场和宇航员的生活基地,做为一部小成本科幻电影,几乎所有的场景都会在这里拍摄完毕。
摄影棚搭配特效的拍摄手段,不但会减少电影的成本,也会让画面更加的立体真实。
所以摄影棚的质感一定要好,第一次搭建的场景就是因为不过关,而整体推倒重建。
而这一次的搭建,请来了国家航天局加入,他们派遣专家做为顾问参与电影的前期筹备以及拍摄。
有了专业人士的建议,第二次搭建的摄影棚明显更接近于月球表面的状态,虽然国内还没有登月成功,但是专家肯定比普通人要懂。
通常来说,月亮的表面是浅灰色,尽管月亮的某些部分是深灰色的。
但是根据太阳的照射成都,又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棕红色、土黄色……
模拟月球的土壤,选择的是长白山地区有一种火山渣,至于月壤的颜色变化,董熹原本打算用特效后期合成。
但是专家直接建议,在摄影棚的顶端按上一排大型彩光灯,就能制造出同样的效果。
而做为主场景的宇航员生存基地,经过专家的设计,在风格上也更加的还原。
低调偏现实的布景,是董熹想要的风格,冷光犀利的硬科幻风。
或许唯一让董熹觉得不满的就是,他电影里唯一的搭档智能机器人助手——嫦娥。
这个以神话故事里人物命名的机器人,在董熹的预想中将会是一个圆滚滚的萌物。
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