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宝剑也闪闪发光。……这个羽林郎梦想着以身许国,他的德行非常高超。而且他不光德行高超,他的武艺也非常高强。因为既有德行又有武艺,即使千年以后,他的赫赫英名还一定会在军旅之中久久传扬。
可能有读者会说,这首诗讴歌的对象,应该是群体形象,而不是个人形象吧?没错,这首诗赞美的确实是隋朝士兵,确切地说,是骁果这个英雄群体,但是,谁敢说这个骑白马、佩宝剑,威风凛凛而又风度翩翩的少年武士,不是以沈光为蓝本塑造的?有了皇帝这样的首肯,不仅沈光建功立业的理想得以实现,隋朝的士气也一下子振奋了不少。
虽然沈光骁勇,他的英雄行为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但是,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辽东城的战局胶着状态。
怎样才能把辽东城拿下来呢?隋炀帝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赶制了一百多万条布袋子,分发给士兵,让他们把布袋子里都装满土,然后一袋子一袋子地从营地一直往辽东城的城下堆,最后堆成一个宽三十步,最高高度和辽东城齐平的斜坡,这个斜坡的名字隋炀帝都想好了,就叫鱼梁大道。一旦这个鱼梁大道修成,隋朝的士兵迈着方步就可以攻上去了,到那时,高句丽的三万士兵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所以,虽然在堆沙袋的过程中受到高句丽居高临下的打击,造成不少伤亡,但是,隋炀帝还是咬紧牙关往前推进,毕竟隋军人多,拼消耗还是拼得起的。到六月下旬,眼看这鱼梁大道就要完工了,这意味着总攻马上就要开始,隋炀帝的心里乐开了花。
有道是“好事成双”,这时候,不仅辽东战场的形势一片大好,平壤方向的推进也相当顺利,宇文述已经率领陆路大军来到鸭绿江边,准备渡江作战。而水军统帅来护儿也统帅士兵,齐集东莱,随时准备扬帆起航。在隋炀帝看来,只要再有几天的时间,顶多半个月,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想想都令人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