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北周,政治文化一脉相承,所以苏绰的功劳直至隋朝依然受到重视。让苏绰的儿子在隋朝当宰相,本身就是继承关陇集团政治路线的一种姿态。这是苏威的第一个优势。
第二,苏威比较柔顺。苏威这个人有特点,小事好争,大事不敢争。跟同僚好争,跟皇帝不敢争。简而言之,是一个怕死、惜命的人。这一点,从他的个人经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当年,北周宇文护专权的时候,他不赞同,但是也不敢反对,结果上山隐居了。接着,隋文帝要篡夺北周的皇位,他心里赞同,但是不敢公开表态,又临阵脱逃了。后来在隋文帝手下当宰相,每次一遇到皇帝真生气,苏威的表现都是“免冠顿首”,把帽子摘掉,趴下来就磕头,无论是非,谢罪了事。现在到了隋炀帝手下,隋炀帝又因为他上谏免了他的官,苏威还是诚惶诚恐,以此换取隋炀帝的原谅。
这样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讲,当然可以说他是软骨头、没原则,但是从比较持平的角度看,也就是一个既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胆小怕事的人。这样的人其实很容易控制,也很好用。一个老大臣,既能体现政治的延续性,又能保证在大事上遵从皇帝决策,还有什么理由不予以保留呢?
再看宇文述。宇文述也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杨广当晋王的时候,他就跟随左右。当年,杨广想当太子,拉拢杨素的主意就是他出的,跟杨约赌博也是他去赌的,因此算是隋炀帝的大功臣。按理说,功臣容易受猜忌,杨素就是最好的例证。宇文述怎么就能受到隋炀帝的信任呢?原因有三。
第一,宇文述从本质上讲还是一介武夫。虽然也会使些心机,但是,那都是些权谋小术,要论文韬武略,他比杨素可差远了。能力不行,自然威胁也小。作为功臣,他跟皇帝天然地亲近,但又不让皇帝感受到威胁,这样的人,皇帝自然喜欢。
第二,宇文述听话乖巧。既然不以谋略见长,宇文述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