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卓著。因此,历史学家们把这段国泰民安的黄金时期称为“开皇之治”。
事实上,不光是史学家认可了隋文帝的成就,连隋文帝的手下败将——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也非常服气。开皇年间,陈叔宝跟隋文帝一起登上洛阳的北邙山,俯视大好河山,陈后主不由得诗兴大发,当场赋《入隋侍宴应诏诗》一首:“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日月光大了陛下的德行,山河让陛下的宫阙更加壮丽。面对这样的太平盛世,我无以为报,只能给陛下上一封请求东封泰山的文书了!陛下,您缔造了这样的太平盛世,应该去封禅了啊!
事实上,这倒并不完全是阶下囚陈叔宝的吹捧,当时全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沐浴在盛世的光辉之中,也相信,大隋王朝能够在隋文帝的英明领导下,越走越好。
可是,就在这举国上下信心十足的时候,有两个乌鸦嘴却吹出了不同的哨音。
谁呢?房玄龄父子。
房玄龄的爸爸叫房彦谦,时任监察御史。他曾经私下对亲友说:“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大意是说,主上为人猜忌苛刻,不得人心,他立的太子卑弱无能,其他几个王爷又权力太大。这样看来,虽然眼下国泰民安,但将来可能会有祸乱。
房玄龄非常认同老爸的观点,而且说得更露骨。他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主上通过权诈之术取得天下,统治的合法性本来就不够。他的儿子们又都骄奢不仁,以后难免会自相残杀。如今虽然看起来像是太平盛世,但是,亡国恐怕也是翘首可待的事情啊!
在他们看来,虽然整个国家文治武功都不错,但是,皇帝的家庭内部却隐藏着深深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很可能给国家引来更大的危机。
那么,他们的担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