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境内,走的正是黄幺这条线路,被抄后路的清军大败而归。
而现在的大同军出兵,将八莫和戛鸠一起打,而且戛鸠方向还是主力,跟清军第四次战役的出兵路线一模一样。
当然,也有不同。
大同军船队刚出大山,距离戛鸠还有老远,就让2000大同军、100傣族农兵登岸。
傣族农兵的首领叫思祖,大概在50年前,思真、思远、思轰、思正……一堆孟养土司,接连被缅军杀害,只剩思祖的父亲,带着一千余人逃回大明,居住在后世的盈江县干崖镇。
对思祖而言,缅军跟他有血海深仇。
那些姓思的土司,全都是一家人。刚被杀一个,另一个继位,又被缅军杀害,就跟割韭菜一样。
“就是这里,贴着山脚往北走!”指路的向导,赫然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也姓思,是孟养土司的家将,当年全家都被杀害,十多岁就跟着族人逃难去云南。
马宏杰说:“老丈,你的身体能撑住吗?”
“能,只要能报仇,就算死了也值!”老者斩钉截铁道。
这支奇袭部队,前身是石柱白杆兵和贵州腾甲兵,就连带兵的将领,都是秦良玉的侄孙辈。不过兵员构成,已经有巨大变化,80%来自于贵州和云南。
2100人只带了三日干粮,要沿着山麓走百余里,中间还要跨过三条河流。
幸好,行军路线都是平地。
黄幺率领主力,迅速抵达戛鸠城,架起火炮狂轰滥炸。
孟养城(密支那)和孟拱城(莫冈)的缅军,都被吸引过来支援。而大同军的奇袭部队,就是走陆路直取被调走兵力的孟养!
“前面有河!”
“全军过河!”
奇袭部队昼伏夜行,半夜遇到一条河流,直接跳下去泅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