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也就是前两年的事儿。当时丁口1000万,可推测人口大约3000万—4000万。仅过了五十年时间,清朝人口已经涨到8000万。又过了五十年,清朝人口暴增到1亿8千万。又过二十年,人口超过2亿。
2亿人口,估计就是红薯盛世的极限了,接下来便不断涌现各种规模的起义。
当然,人口还能继续增涨,清末人口达到4亿多。乞丐扎堆,流民遍地,百姓普遍营养不良,一遇天灾便到处闹饥荒,国民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
赵瀚治下现在有接近1亿人口,大概是雍正初年的水平。因为已经普遍分田,老百姓日子都还过得去,偏僻山民就算吃玉米红薯粥,也是可以做到一天吃三顿的。不过因为节俭,只有农忙时节才舍得吃三顿。
除了遭遇家庭变故的,比如生病之类,大同新朝的农民,几乎家家都有余粮存储。
家家有余粮,在传统士大夫眼里,就已经是太平盛世的表现。
因此宋应星说:“陛下何须忧虑人口?历代未有如我朝这般,开国十二年,便人口亿兆,且百姓丰衣足食。只论这个,便已超过汉唐盛世。人丁兴旺,才能百业俱兴。就说江南,人口还没恢复到前明之时。河北人口,更是不足200万,有的是土地给百姓耕种。”
“确实如此,”赵瀚的视线越过官员,看向了更南方,“南洋土地肥沃,等着汉民去开垦呢,人丁兴旺起来才有余力。”
“陛下,有军情来报!”
各地军情报告,除了给内阁、兵部、都督府送去,第一时间还要送到皇帝面前。
不是什么紧急军情,赵瀚看完之后,对阁部重臣们说:“南洋送来的消息,荷兰大举扩张,一口气夺走葡萄牙三座港口,锡兰(斯里兰卡)已经尽为荷兰所有。”
听说是锡兰的消息,官员们都没当回事儿。
虽然赵瀚大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