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迁徙过来的三千多人,每户都有朝廷赠与的粮食,家属自己也带来了存粮。跟士兵及家属说说,让他们把粮食借出来,等朝廷补给军粮之后再还。”
李定国点头道:“此计可行。”
如果放在明末,别说向士兵开口借粮,就算有这方面的传言,全军上下都得怨气丛生,甚至有可能直接爆发兵变。
而大同朝廷,无论官府还是军队,一向都信誉非常良好。
说是借,就是借,绝对不可能赖账。
如今,官员的俸禄都是支付官票,军人的军饷都是支付军票,两种票据都可就近去大同银行兑现。源于朝廷极高的信用度,官员和将士都有了存储票据的习惯,不像刚开始那样拿到票据就去兑现。
也正因如此,面对连年天灾,赵瀚还能不断出兵打仗,且不加重对百姓的盘剥。
要知道,河南和山东两省,由于被破坏得太严重,所有土地都只收一半田赋,要到明年才恢复征收足额田赋。而北平府、河北、山西、陕西、辽宁、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很多府县,同样处于田赋减免状态。
特别是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北平府,田赋全免政策,还会持续好几年!
就连冒辟疆这种在野士子,看不惯赵瀚强夺地主田产的政策,也曾忍不住感慨:“自古帝王之仁政,未有如当朝者,农夫何其幸也。”
安南郑氏,300万人口,就能养五万多常备军(其中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供养宗室和勋贵,官员、士子和士兵还不纳税)。安南阮氏,100万人口,能养两万多常备军。安南莫氏,10万人口,能养八千常备军。
而赵瀚9000万人口,却只养着二十万军队,还常常感慨军粮不够。就是因为大量的省份,田赋或者减半,或者干脆不征,还得拨发钱粮赈灾,并且持续耗费钱粮搞移民。
钱焕雍继续说:“在用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