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上犹县和宁都县,是土客矛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
陈茂生亲自坐镇上犹县,又派刘寰去坐镇宁都县。
上犹江并不是,上犹县位于其中游。又加之半年干旱,水位枯浅,因此连日暴雨之后,虽然也淹没许多江边农田,但总体而言没有酿成太大洪灾。
陈茂生一边让赣州知府发布救灾动员令,一边带人在上犹县救灾,他认为这是个缓解土客矛盾的良机。
“掌司,垮山了,小半个石溪村都被埋了!”
“快随我去!”
垮山,就是山体滑坡。
陈茂生带人连夜出发,至第二天上午抵达。这里在鸡笼村更上游,居住的全是客家人,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开垦山坡做耕地,植被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前日里来一场山洪,随即就是山体滑坡,一整片山壁垮下来,直接把半个村给埋了。
这种情况,在明末清初很常见。直到乾隆年间,当地百姓才彻底改变观念,将种粮食的山地大量改种经济类树木。在此之前,不论是明代官府,还是清代官府,怎么劝说都不听,非得灾害频发吃了亏才改正。
目光所及之处,陈茂生只见一片哀嚎,无数客家百姓,正在刨开土堆石块,想要挖出自己的邻居和亲人。
一个本地官员说道:“掌司,这里必须疏通,否则再下暴雨,可能会形成堰塞塘。一旦堰塞塘积水溃堤,整个下游全都得遭水淹!”
陈茂生立即回去,把前段时间争水的百姓叫来,让他们去看上游的情况。
随即又下令,把上游和下游,附近所有土客农民都组织起来。
强行组建的农会组织,这时发挥出巨大作用。农会组织村民,几个村长负责调集物资,四千多人迅速开始干活,完全抛下以前的矛盾和仇怨。
把道理讲明白之后,谁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