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缸,这才有了‘拆钢轨造枪,腌菜缸里造炸药’的神话。
1941年春,军功部科技人员王锡嘏受刘鼎部长委派带领着十几名火药工人在黎城县开始造硫酸,七月开始试制,九月就造出了浓度80%的浓硫酸40公斤。1942年5月,首个化工厂在当地黎城成立,厂房就设置在云崖寺的庙里,9月,无烟发射药研制成功,但炮弹威力小,不开花的问题依然存在。
军事化工厂技师白英为此绞尽脑汁,他知道,领导们要的是硝化甘油炸药,这是一种常温液态烈性炸药,硝化甘油也被称作炸油。它以甘油为原材料,经硝酸、浓硫酸混合而成,爆炸时可在百分之一秒气化,提及瞬间膨胀15000倍,产生3360°高温。可白英却没有任何制作硝化甘油炸药的经验,只能从最基础的实验开始。
绞尽脑汁的一刻也又到了,大家开始不停的想办法,硝化甘油的原料是甘油,甘油是油脂,油脂又是有机物;硝化棉原料是棉花,棉花是纤维素,纤维素也是有机物,这两种有机物又名碳水化合物……所有人都恨不得将硝化甘油炸药里边的每一个原料分析成化学符号,谁让咱们穷呢!
自此白英开始在化工厂疯狂进行实验,甚至想到了用生漆原料进行实验,可惜,没能成功。后来又想到了蜂蜜,蜂蜜和甘油一样都是甜的,两者形状也相近,就又改用蜂蜜进行实验……
对,蜂蜜!!!
他还真成功了!
手榴弹装入这种蜂蜜炸药,爆炸声比黑火药要大得多,把捡到的三十多片黄豆般大小的弹片拿来称重,重量不及弹体重量的二十分之一,由此可以计算爆炸后的扩散面。
只是,这是蜂蜜炸药在手榴弹内是密封状态,他们很想看看在非密封状态下蜂蜜炸药爆炸是什么样,于是又展开了下一轮试验。
白英只用了二两炸药用麻条捆扎在纸包里,还找了道轨底板,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