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一百三十四章、奥斯曼危机

第一百三十四章、奥斯曼危机(2 / 5)

攻。

看似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实际上给奥斯曼帝国带来的伤害却不小。一路打一路实施焦土政策,大量的沿海地区民众,被迫向内陆地区迁移。

在和敌人作战的同时,苏丹政府还要肩负起安置战争难民的重任。不要看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叫嚣的厉害,要所有民众和敌人死磕到底,实际操作中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俄国人攻克一地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搞破坏,比如说:破坏农田、烧毁房屋、捣毁标志性建筑物,驱逐当地民众涌入内陆地区。

奥斯曼帝国的海岸线太长,不可能全部重点防御,兵力薄弱的地区就让敌人钻了空子。

每一次俄军登陆成功,奥斯曼帝国就要多出几万、乃至于十几万的战争难民。法不责众在奥斯曼帝国同样适用,苏丹政府不可能追究这么多人出逃的责任。

人总是要吃饭的,短短一个时间奥斯曼帝国就出现了数十万难民。要救济这么多灾民,让事先没有做好准备的苏丹政府手忙脚乱。

其它各项物资也就罢了,奥斯曼民众要求不高,有口吃的就行了。就这个最简单的要求,都让苏丹政府感到为难。

看着库存的粮食日渐减少,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沦陷,这意味着战争难民又要增加了。

一天两天可以撑得住,要是战争持续一年两年,奥斯曼政府可没有那么多储备粮。

战争大臣艾尔墨德忐忑的回答道:“陛下,敌人拥有海上优势,在战场上来去如风。不等我们的援兵抵达,他们就提前撤离了,根本就不和我们决战。”

这个解释显然不能令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满意:“别的地区确实有些这些问题,可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可是俄军一路打下来的。不要告诉我,你们没有时间调集援兵?”

驻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带的奥斯曼军队数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