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征发大量的青壮,其中在一线冲锋的还算少数,后勤队伍才叫庞大。
治水这一类的大基建工程,正需要大量人力,那水渠堤坝,都是一锹一锹挖出来,一点一点垒起来的,最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如今打仗的人都缺,哪儿还有人去治水啊,这不是闹吗?
郑深的意见十分明确,治水这事儿现在不能做。
兵部尚书罗由也表态支持郑深,理由也是没有余力。
这两个皇帝信任的重臣接连表态,其余人也纷纷跟风,说是眼下不能治水。
唯一支持治水的是将作大匠宣秉,但是在一众反对声音中显得十分单薄。
将作大匠是十二卿之一,秩两千石,是将作监的长官,将作监是掌管土木营建的官署。
自从皇帝改革官制为三省六部制以来,十二卿职责都向六部转移,将作监的职能日渐削弱,眼下几乎只剩下基建这一块。可是如今国库不足,朝廷的基建项目很少,只新建了一些球场,还是皇帝自己的买卖,球场建设是由少府负责的,没将作监什么事儿。
将作大匠宣秉闲得发慌,正想找些事来发挥一下能量,听说要治水,立即跳出来表示赞成。
“陛下,农为国之本,治水修渠乃万代之功业,又有现时之用处。渠水一通,田地收获何止倍增?这几年,关东战事频频,而粮用不足,须从关中转运,朝廷要从各地收粮,再装船,顺渭水东行,直至大河。奈何崤函之后,大河急转,有三门津之险,水流湍急,壁立千仞,航路断绝。在三门之前,便须卸船,从陆路行走。此地乃是敌我交界之地,敌军时常出没,须得有重兵护卫,靡费甚巨。若大修水渠,使关东之粮能自给自足,则朝廷可免去运粮之劳,护卫之费,百姓可免徭役之苦。此事十分紧要,比之征战亦不遑多让,请陛下思之。”
这个年头,运输工具太落后,造成战争的成本极高,最高就在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