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究竟是大明此时有着对鞑子之战有着耀眼功绩的人了,已然是凤毛麟角。
李春来也的确想改变一下当前的局面,没犹豫多久,便是说出了他的判断。
直白说便是,哪怕李春来放弃‘奇袭老寨’的计划,也更愿意此时的事态保持平稳。
但是,这其中有个前提!
辽沈腹地,必须要先清除掉内部的隐患。
可惜啊。
李春来虽是说的很详细,也颇为具有实用性,袁应泰最终却是疲惫又苦涩的叹息一声:
“李将军,你的思虑,老夫已经知道了。不过老夫今天已经乏了,咱们改天再仔细思虑吧。不过,你这边的机动性,老夫还是愿意给你留出足够余地的。老夫之前对你的承诺,不会变!”
……
离开了大衙门,李春来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明明是已经触碰到了什么,但种种原因之下,却又不得不退回来……
对于此,李春来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若换位思考,李春来也理解袁应泰此时的难处。
说白了,大明在辽地的这艘船,已经太大了,大的沉重,大的疲惫,想掉头,何其艰难?
说句不好听的。
别看辽地这帮将领,明面上恭称袁应泰一声‘经略大人’,可,又有几人,真正把他袁应泰当回事?
而袁应泰本身背负的包袱,怕是就更大了。
第一点,他本就是接替熊廷弼而来,是天启小皇帝上任后重要的调动举措之一,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怎可能让自己比熊廷弼做的还差?
第二点,大明文臣是有‘守土’职责的。
若按照李春来的思虑,主要保辽沈腹心,那,周围的那些屯堡又该怎么办?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鞑子攻破吗?
换言之,袁应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