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移动起来太慢了。
若光靠登陆步兵投掷火油弹、轰天雷,效果也不行。
用“一窝蜂”,聊胜于无,因为在没有障碍、没有结阵的情况下,步兵要和骑兵对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虽然铁丝网是不错的障碍,但是要在船只无法顺利靠岸的情况下,靠着人力泅渡把沉重的铁丝网弄上岸后,赶在敌骑冲过来前布设完毕,显然也做不到。
兰午和同伴好不容易把滑橇拖/推上土丘,却被眼前一幕惊呆:前方,大量周军骑兵已经排开队形,时刻等着冲锋。
之所以现在还没冲锋,是因为其步兵还在岸边激战。
可一旦楚军击退拦截,这些周军骑兵就要发动冲锋。
“架起来,架起来!把管风琴架起来!!”
兰午呼喊着,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的一个空地,另一个小队也开始假设滑橇上的“管风琴”。
岸边不断有火光闪烁,楚军先登不断投掷出火油弹和轰天雷,勉强击退了周国步兵的疯狂反扑。
就在这时,号角声起,周军步兵后退,而周军骑兵动起来,一场腥风血雨就要降临。
骑兵在动,速度越来越快,兰午看见敌骑化作一把把尖刀,快速向岸边逼近。
包括他这小队在内的“管风琴”,已经架设完毕,在滩涂和敌军骑兵之间,构成一道细细的防线。
直面敌军骑兵的冲锋,但每个小队身边,不过寥寥十余个步兵守卫。
号角声愈发凄厉,敌骑距离楚军防线越来越近,兰午奋力喊着“上膛!”,和同伴一道,不断转动“管风琴”的摇柄。
机括声起,“咔哒咔哒”响个不停,仿佛弹子音乐盒在运转。
大量弹珠被提升到机器顶部,然后有序进入管道。
不,是铳膛。
“管风琴”这种兵器,共有三十根“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