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旱涝灾害,朝廷没有充足的存粮用于平抑粮价,或者赈济灾民,就会出大事。
若是南方出大事,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可若是河北、河南地区这些齐国故地出大事,导致烽烟四起,形势可能会急转直下。
河南河北,长期为北国控制,虽然如今为楚国治下,但人心不稳。
其中,河南地区相对好些,河北地区纳入朝廷治下不过两三年,官府在各地刚扎根,根基并不稳。
加上楚军当年有目的的铲除河北各地豪族,没收田产,地方上积累的怨气可不小。
这些怨气,需要持续多年的太平日子去化解,一旦朝廷应对失当,怨气就很容易爆发,引发大量叛乱。
一旦出现这个局面,朝廷要怎么应对?
西边,主力军队还在和周军纠缠,周国和其他齐国故地还得分兵镇守,草原方向,突厥人会否卷土重来还未可知,这时候河北要是乱起来,可不得了。
李昉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战事可以缓一缓,不需要和周国停战,但己方的攻势可以放缓,保持进攻的态势即可。
既然此次出兵的首要目标(灭齐)、次要目标(歼灭周国的一到两支野战军团,拿下洛州地区)已经达到,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消化”胜利成果。
而不是急着一鼓作气把周国灭掉,因为时间在楚国这边。
周国的两支野战军团完蛋,十余万兵马伤亡殆尽,没有个十来年,是恢复不过来的。
但楚国不同,对新占的河东、洛州、陕州地区进行“消化”,一两年就行。
这一两年,在当地建立起新秩序,并派军队驻守,清剿溃兵与不合作的地头蛇,
与此同时,继续巩固对河北地区的控制,让将士们有时间休整,让百姓能够喘口气。
缓过气后,做好准备,再灭周,就稳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