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钱荒:“海外那么多番邦,巨大的需求,恐怕真的会弄得国内铜钱紧缺。”
“孟娘,你的眼界还要放宽些。”李笠笑起来,“首先,朝廷以水力机器制币,制币成本低于面值,所以,钱币制得越多,赚得越多。”
“这些钱,流向国内各地,还是流向海外,其实都无所谓,反正朝廷是赚钱的。”
“其次,你要是把贞元五铢当做一种商品,就不会觉得纠结了。”
“商品?”赵孟娘瞪大眼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她很快便想明白了。
李笠继续说:“把制币场,当做寻常的作场,把钱币,当做普通的商品,那么,只要成本低于出厂价,那么,这商品销售得越多,作场不就赚得越多?”
“而且,当贞元五铢,在周边小国成为流通货币后,实际上,这些国家,是要为此付出额外代价的。”
赵孟娘很快想通了李笠所说的道理:“莫非是...”
“说来听听,看看我的好学生,如今水平达到了何等层次。”
赵孟娘捋了捋思绪,尝试着分析一种“套路”。
如果把贞元五铢比作特别商品,那么,海外番邦想要获取这种商品,就得给出相应的等价物。
这种等价物,可以是当地特产,或者金银珠宝。
考虑到“铜钱”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是值“钱”货,那么他们开的价,自然就不会低。
对方获得这种商品后,会用在国内流通。
于是,一个情况出现了:中原楚国,以及某个海外番国,同样以贞元五铢作为流通货币,但这铜钱,在两个国家的价值是不同的。
换而言之,在这个海外番国,贞元五铢“更值钱”。
假设,海商在楚国购买一个中等铁锅,售价是一百文。
以往,十个中等铁锅,可以在某个海外番国,换当地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