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邺城,皇宫,李笠拿着刚收到的战报,向儿子讲解战报中一笔带过的战斗细节。
“幽州刺史独孤永业,在博野附近兵败投降,结果是这么个结果,但想要获得如此结果,王总督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李笠和儿子蹲在地上,他用树枝为笔,在泥地里画起战术示意图。
“简而言之,王总督用的是疑兵之计,明显针对独孤永业这种谨慎带兵风格的对手...”
李时闻言好奇:“王总督是如何确定对手的用兵风格?莫非有知情人随军?”
“不,更多的是根据其履历来判断。”李笠细细分析起来。
独孤永业,之前镇守洛阳,长期和周军周旋,这样的履历说明,独孤永业的用兵风格偏向于“稳”,十分谨慎,不怎么冒进。
毕竟齐国当年在洛阳地区的战略就是“守”,求的是稳。
现在,独孤永业率军南下,因为河北局势对齐军十分不利,他麾下幽州骑兵作为最有战斗力的野战主力,轻易不能冒险。
一旦幽州骑兵被歼灭,意味着齐国在河北地区就没有多少像样的野战主力,无法掣肘楚军。
李笠分析,行军总督王琳就是根据对方的处境,以及平日里用兵的风格,判断独孤永业不会轻易决战,而且警惕性很高。
警惕性高,容易想太多,容易因为风吹草动而多疑。
于是,王琳便用疑兵之计耍得对方团团转。
凌晨时分,以大量骑兵从博野附近经过,以便让齐军斥候发现,误导独孤永业以为这是诱使齐军去追。
独孤永业慎重,极大概率反其道行之,南下去信都,事实上也是如此。
幽州骑兵到了滹沱水后,发现上游有临时修筑的蓄水堰坝,独孤永业必然怀疑南岸有伏兵。
不想决战,于是掉头回博野。
然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