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军的将士,都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会基础的算数。
然后,徐州多年的地方施政,抽调不少军中人才担任吏员,所以,这些“军转吏员”,成了李笠宝贵的“行政人才”。
无论是屯田、组织厢兵,还是组建、扩建总税司,加上后来的组建提刑司、转运司,实施检寺,李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们,都挑起了重任。
但还不够,所以培训班一直在办,将军中选调上来的人、从各地基层选调上来吏员,以及寒族子弟作为学员,通过培训,变成合格的行政人员——吏。
然后作为生力军,投入到新朝的行政队伍之中。
所以,李笠可以在三吴地区大规模实行检籍、检地,不怕当地官府出问题,因为他派出的人马,随时可以接管州、县公廨。
维持公廨运转的同时,扛起检籍、检地的重任。
那么,当李笠手中可用的“行政人力资源”越来越充裕的时候,士族们深度影响官府运转的时代,就可以结束了。
没有士族子弟当官,新王朝一样能够通过不断培训吏员,来确保各级官府的运转。
淮阴的培训班,不断选拔、培训出合格的吏员,补充到各个官署中去。
然后,这些吏,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依附于主官,成为其“故吏”。
因为想要出头,就得有人提携、给机会,高高在上的皇帝,哪里会记得无数期培训班中,某一期的某个学员?
这些人来到新的“战场”,若无依无靠,就只能另找靠山。
所以,若干年后,他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吏员队伍,会被官场腐蚀、同化,一切照旧。
什么是一切照旧?
那就是吏的地位很低,除非贵人相助,否则升迁无望,很可能十几二十年时间,都是原地踏步的一个基层小吏。
而地方官府的一个现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