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很不容易:用新的制度,替换九品中正制。
给寒庶子弟以稳定、通畅、宽阔(相对)的体制内上升途径,就会减少这些人押注皇子、出镇宗室的几率。
给寒族地主以接近中枢权力的体制保障,寒族地主就会成为皇权的拥护者。
当寒族官员占了多数,并且成为体制内最大的受益者,那么,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就会下意识“忠君”,其忠诚跨越血缘,牢固异常。
只要有了这样的官僚集团,皇帝不需要宗室出镇外地,也一样能确保对地方的控制。
当少帝即位,会有官僚集团保驾护航,而不需要依靠随时都可能夺位的皇叔、宗室来辅政。
那么,宗王政治退场,清贵的宗室们对皇帝没有威胁,自然就能相安无事。
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必须实行北宋及之后的体制。
关键在于:实行科举。
寒族地主以科举入仕,形成新的官僚集团,让门阀政治、宗王政治谢幕,寒族子弟有了稳定的上升途径,当然就会拥护朝廷,拥护皇帝。
然而,要在这个时代实行科举,想要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很难。
以目前的知识普及程度,论考试,寒族子弟比不上士族子弟,士族子弟,才是战斗力爆表的“做题家”。
即便现在实行科举,那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必然是士族子弟居多,而这些人,又是九品中正制、旧体制的拥护者。
意图改革旧体制的皇帝,对这样的人,用是不用?
毫无疑问,士族依旧会在科举中占据优势,官场上依旧是士族子弟把持着好位置,寒族们依旧无法出头,怨气依旧。
所以,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大方向是没错,但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李笠已经在水边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