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不负节下信任!”
别人都怕去河北,萧摩诃偏偏想去,无他,只有打最难打的仗,啃最难啃的骨头,击败最厉害的敌人,才能立最大的功勋。
他已入而立之年,当“立业”了。
萧摩诃告退,黄?见队伍还未完全过河,不急着走,和随行将领议论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徐州军在河北,确实是孤军奋战,齐军可以输许多次,但徐州军不行,只要输一次,处境就会急转直下。
当彭均所部兵马击破徐显秀大军、攻入梁州,威胁河南齐军退路(粮道)之后,进退两难的河南齐军,已经如同被关在院子里的狗。
大将军李笠认为,没必要投入过多兵力去对付即将断粮的狗,便分兵一部,趁着黄河冰封,入河北,策应徐州军。
此举风险不小,因为渡河北上的援军本身也会被大量齐军围攻。
稍有不慎,不要说策应徐州军,自己都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
毫无疑问,援军自己也要啃硬骨头,将齐军主力吸引到身边,不让对方从容分兵南下,以便为河南官军争取更多时间。
于是,黄?挂帅,带着诸将去打硬仗,分担徐州军的重担。
这之中,就包括侯安都等来自岭表的将领。
当年,他们随着陈霸先北上,离开岭表家乡,在“中原”征战十余载。
本来步步升迁,日子过得不错,结果,陈霸先病逝了。
陈霸先这一走,岭表诸将就没了主心骨和靠山,不过,当时的辅政相王湘东王,有意拉拢他们。
结果好景不长,出事了。
事情还闹得很大,紧要关头,湘东王病死,为其干脏活的侯安都等将领,处境尴尬。
还好,鄱阳王和彭城公说话算话,没有秋后算账,后来,当了大将军的彭城公,对来自岭表的将士进行了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