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或者说产粮地)确实是李笠的短处。
可他认为以李笠的出身,想做梁国的栋梁之臣而善终,是不可能的,所以始终只有一个选择。
既然抹不下面子,不如学魏国的高欢、宇文泰,以武力控制中枢,开霸府,架空皇帝和朝廷。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此基础上,渐渐铲除异己,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经营个十来二十年,水到渠成,就可以改朝换代。
高氏是这样,宇文氏不也是如此?
张铤仔细打听过,得知高欢执掌魏国权柄时,年纪大概是三十六七岁。
而魏帝西投关中、宇文泰为丞相时,不到三十岁。
两人各自以霸府掌握大权,安插亲信担任要职、坐镇地方,经营将近二十年,死后,儿子受禅称帝,建立齐国、周国。
张铤觉得,走霸府路线实现朝代更替也不错,适合李笠这种出身差、根基不深的人。
他就主张趁着此次鄱阳王遇害,李笠直接从徐州起兵,带着火炮一路轰过去,攻入建康,挟持小皇帝以及太后,控制中枢。
与此同时,妻族也在鄱阳起兵,夺取湓城、寻阳,卡住上游诸军入京之路。
以李笠在鄱阳的根基,此举定然是应者如云。
西边,以湓城卡住长江水路,北面,以徐州震慑两淮,谁敢起兵来攻建康,先过火炮这一关。
李笠在下游三吴地区关起门来清除异己,京城权贵和地方豪强即便闹,又能如何?
即便沔北、淮北地方牧守叛投敌国,也不要紧,以李笠的能力,只要经营几年、站稳脚跟,就能发兵收复失地,因为没有军队挡得住火炮。
届时,朝野内外敢不服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李笠以霸府控制朝政,就能徐徐图之。
李笠活着的时候,还是大梁忠臣,过个十来二十年,儿子们也长大、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