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在明朝当皇帝 > 第849章 王安石泻湖造田

第849章 王安石泻湖造田(2 / 4)

武湖的湖水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我们效仿当年的王安石,将西北角的堤坝重新连通,凭借东高西低的优势,未必没有可能将,玄武湖的西北角变成一块良田!”

当年,王安石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地为官,从一个小小的通判做到了知州。

宋熙宁七年,王安石任江宁府知府(江宁就是后来的南京)。

在一次在玄武湖上游玩的时候,感慨良多。

原本的历史上,金陵这个地方其实是没有玄武湖的,只是后人为了游玩方便,便引河水倒灌,生生在江宁的中心造出了这么一个占地两万多亩的巨大人工湖。

他感觉,这样一大片好地方,只是为了玩乐,实在是太浪费了。

于是就上书朝廷,想要将整个玄武湖的湖水放掉,造万亩良田,充盈江宁百姓。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宋神宗和江宁百姓的一致赞同。

于是,王安石就带领,江宁十余万百姓,“开十字河,立四斗门!”

将湖水倾泻一空,得良田两万余亩。

两万亩良田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江南地区虽然良田众多,可因为人口的也同样众多的原因。

其实人均耕地不足两亩,有的时候,甚至一家四五口,都只能靠仅有的几亩田活命。

这两万亩良田一下几乎解决了一万户无田可重的百姓生计问题。

一万户不等于是一万人,就算以每户只有三个人算,那也就是相当于解决了三万人的温饱问题。

当年的江宁还不是现如今的南京,人口还没有这么多,总体算起来估计也就只有三五十万人。

王安石的这个一举动,算是一下子帮江宁十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贫困,成了有田可重的人。

这等功德,这种功绩,也为他后来成为改革大宋的重要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