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流程,内阁票拟之后就是批红,皇帝御批或者司礼监代批。
所以赵文华的奏疏到了司礼监后,又被新任掌印太监秦公公看到了。
于是秦太监就打发了文书房写字太监冯保,去无逸殿询问严嵩说:“此奏疏无事生非,目前朝廷初定,正当安静之时,有何必要再生事端?”
严嵩答道:“秦太监所言诚然有理,但奏疏中所言也未尝没有另一种道理。
所以才暂时不评价对错,先下发廷议,付之于公论有何不妥?
如果秦太监不同意拟票,不妨奏报老娘娘,听老娘娘懿旨而定。”
严嵩这句暗含软钉子,你秦福只是代替皇权批红,搞清楚自己定位,哪来的那么多自主想法!
不服气就问问摄政的张太后,看看张太后怎么决定的。
以严嵩向来与宫里人为善的习惯,如果不是对秦太监绝望,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冯保反正就是个沉默的传声筒,也犯不上和严阁老当场争辩什么,只是将严阁老的话又原封不动的带了回去。
秦太监听了冯保带来的回话,想了想后,也没有再说什么,照着严嵩原本的票拟批了。
冯保没有退下,欲言又止,秦太监便问道:“莫非你也有话要说?”
冯保便答道:“秦公若不特别关注这份奏疏便罢,既然秦公已经表现出了关注之意,那内阁严嵩的回应就是无礼!
如今秦公刚上任司礼监掌印,正是要立威的时候,岂能对内阁的严嵩毫无表示?”
秦太监扫了冯保一眼随口说:“天下之事逃不出一个道理,凭着道理办事就行了。”
冯保急切的说:“司礼监与内阁共柄机要,权力总共就这么大,内阁多一分,司礼监就少一分。
两者之间可谓是此消彼长,秦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然开了不好先例,便有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