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道:“为国效力, 为君分忧,是人臣本分,正所谓内举不避亲也。”
秦德威扭头看向吏部天官许赞, 还是不阴不阳的说:“事情正在起变化,大宗伯的话都听到了, 那么现在廷议情况就是这样——
所有大臣皆不赞同严监生去广东办事, 只有严尚书力排众议, 高风亮节、大公无私,表率朝堂, 坚持逼严监生远赴八千里!”
“扑哧!”人群里有人哑然失笑。
如果秦德威不说那几个赞美严尚书的形容词,这句话还接近正常。
但加上了那几个形容词后,这句话的味道就很奇怪了, 或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有些熟读史书的人又想起, 王莽为了刷大公无私的声望, 逼儿子自杀的故事......
严嵩本来是个白面老生, 这会儿都变成红脸了。
但好在情况大家都明白了,内部思想也统一了。
刑部右侍郎、江西人老大哥朱廷声站了出来, 代替严嵩继续发声道:
“据我所知,严世蕃此人极为聪明,学新学问很快, 又熟悉南方气候,是个极好人选。”
随即又有几个人出来附和, 说着应该送严世蕃去广东,与刚才大为不同的舆论声音都出来了。
秦德威冷眼旁观, 忽然又对许天官说:“事情又在起变化,现在廷议情况是——
为了四夷馆下属西洋馆月禄一石的办事员人选, 从尚书到侍郎,朝臣纷纷扰扰,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不少人对秦学士怒目而视,为何好端端的话,从秦德威嘴里说出来,就天然带有群嘲光环?
不过心思深沉的人疑惑不解, 站在朝堂上的任何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那秦学士今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被秦学士嘲讽一遍, 那秦学士到底想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