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中允、赞善等官员。
浙江、江西、福建、湖广等科举大省的乡试,大都是派出翰林院编修、检讨充当主考官。
其余省份的主考官,只用科道、六部官员来充当。
嘉靖十三年五月,根据路程远近,云南和贵州由于最为偏远,率先选定了主考官并派出,拉开了这一次考试季的大幕。
紧接着就是福建、四川、广东、广西......
在所有乡试中,两京乡试最为重要,朝廷也最为慎重,防范也最严厉。
比如说南直隶乡试,南京城距离京师也不算近了,但按惯例都是要卡着最后时刻,七月初才定下主考官。
然后主考官立刻上路,一天不歇的赶到南京城时,基本就已经临近考试了,马上又进入贡院隔绝内外。
这就是为了防止托人情走后门的舞弊,尽可能不给时间窗口。虽不能完全防住,但也是当前条件下的极致了。
六月下旬时候,嘉靖皇帝让内阁秘密递交一份带点评的翰林坊局词臣名单,同时也让东厂提交一份。
懂行的都能猜出,在考试季前夕,皇帝索要这份名单,大概是为了圈定两直隶尤其是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人选。
同时也可能是为了明年会试提前准备,毕竟在会试中,半数以上的同考官都是由翰苑词臣出任。
由于首辅张孚敬与清流的激烈对抗,翰林院被清洗了不少,所以近年来翰苑词臣有点青黄不接的味道。
要不然,也不至于有去年选拔十人入翰林的特殊事情了。
内阁的词臣名单和东厂的词臣名单同时摆在御案上,嘉靖皇帝一一对照着看,却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注意。
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潮,内阁对此人的评价是“年久资深,平庸无为,充数而已”;但东厂对此人的评价是“独而不党,甚少交游,据闻学问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