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河两岸修造修营垒;敌军守备极为严森,楚山没有出城寨反攻的机会,也是马不停蹄的修建楚山外城墙。
战事如此吃紧,北岸集结逾三万民夫,在一个月时间里昼夜兼替,目前总算是将长逾二十六里的外城墙夯筑得成。
因为要保证所有的民夫在外围营寨的保护下,位于内线劳作,不受敌骑滋扰,筑城所需的石料、泥土、石灰、河砂、木材等等物料,都是从南岸运来,实际动用青壮逾五万人众。
这么多人的吃食、工钱以及诸多工具材料的消耗,一个月在这道外城墙上的开销就花出十余万贯钱粮。
光城墙建成还远远不够。
赤扈人在河东、河北、河洛等地攻城,已经大规模使用投石战械,容易垮塌的城楼自然不能建,但城墙之上需要建造更为坚固、两层原木作顶的战棚遮挡箭石;甚至这些战棚的基础还不能直接打在城墙上,要另造基础。
为保证出兵反击的通道,楚山仅北城就留有六座大小石券城门。
城墙外侧不开挖濠沟,但为了限制敌骑肆意逼近城下,会加筑一道挡马矮墙,到时候在外侧再填以拒马、鹿角等障碍物,与外城墙形成三层障碍。
为了压制敌军投石器械的攻击,城墙内侧同样需要部署大量的投石机;考虑到操作的便利及精准,需要铺造更为稳定的基台。考虑到大军压境,城墙有可能会部分或全部失守,城墙之内则要开挖内濠、修建一道内护墙,加强防御纵深。
如此一来,以城墙为核心的多重防御体系才算初步形成。
当然,城内还需要修建大量利于巷战、护墙坚固的坊院军营,道路都平整出来。
就整体而言,在之前的基础上,在一个月时间里将外城墙抢筑成功,仅仅是将楚山城的轮廓沟勒出来,使得内线建设更少受到敌军的袭扰,想要初见雏形,至少还需要两个月的工夫。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