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三国之最风流 > 30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一)

30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一)(3 / 10)

“此地离邯郸不远,相君应该不会不知,之所以没有组织民夫除杂草、去灌木,想来应是经过战乱、国中民口骤减,人手不足之故也。”

“死在乱中的百姓虽多,逃亡的更多。现下冀州已定,赵国已安,相君应张榜传檄,令各县的令、长招徕亡人、安置流民。只要逃亡的百姓回来,加上安置下来的流民,在战乱中流失的民口慢慢地就能恢复过来。有了民口,就不用愁人手不足了。”

“公达所言甚是。待我行县归来后便传书相君,请他参酌。”荀贞顿了顿,又道,“招徕亡人、安置流民、垦田备种,这些都是民事,传过文给相君可以,其它的,我等还是少说为好。”

荀贞要想要赵国扩充他的军事实力,就必须得到国相刘衡的支持,就算得不到支持也不能让刘衡反对他,所以他对刘衡一直执礼甚恭,也一直都很注意不参与到民事中去。

荀攸、邯郸荣等应诺。

赵国五县从北往南以此是:柏人、中丘、襄国、易阳、邯郸。易阳在邯郸的东北边,相距约三四十里。荀贞等是上午出的邯郸县,一路过乡经亭,不但细察地方民情,在望见西边有高山峻崖或路逢河流、险地时,也会奔至近处细细观看一番,由宣康描画记录於纸上,行不快,至日暮离柏人还有二十多里,就近找了个野亭,歇息一晚,次日天不亮便又启程。

……

又行了十来里地,天光大亮,遥向前望,隐隐已可见易阳的县城。

大约是因为离县城近了,道人的行人渐多。

有当地的乡人,有车马、骑士,更多的则是流民,时不时就能看见三五成群、衣衫褴褛、扶老携幼的流民或蹒跚地走在道上,或坐在路边歇息,又或散在田野上弯头勾腰地在仔细寻找是否可有吃食。荀贞他们在才出邯郸县时就遇到了许多的流民,后来渐少,现在又变多了。

流民里最可怜的是老人和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