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放在内阁来审议,还不得吵翻天,说不定等到第二批都生产出来了还没有个结果。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宣平伯的急报上只说了党焕金作乱这件事,而没有请求朝廷支援?”
公西月的这话让其余几人的注意力放到了急报上。
还真的是这样。
史光志的急报只说了党焕金作乱,既没有说作乱原因,也没有说他应不应付得过来,更没有请求支援。
这样的邸报就很值得推敲了。
“护国候,你是怎么看的?”
“既然宣平伯有邸报说党焕金作乱,朝廷是肯定要派军队支援的。
现在其他地方暂无战事,就派大军压进吧。”
公西月想利用这次机会将勐洲收归大宇朝所有。
党焕金听话,继续让他当这个土司也未尝不可,党焕金不听话,就换个人来当土司。
要说这里几人最了解公西月的当属范祖松,他只听了公西月这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心里迅速在盘算大军出征所需的粮草、军需共需要多少银钱。
但其他几人却还没有明白。
中原王道:
“既然宣平伯没有请求朝廷支援,应该就是他还能应付得来,朝廷不如先观望看看。”
被公西月一提醒,中原王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史光志想凭借这次“平定”党焕金作乱之事请功。
还真别说,到底是中原王最了解史光志,他正是打的如此主意。
他觉得凭什么都是驻守边关,卞守全就能封候,他就只能封伯。
还有那个程元华,虽说以前是有功劳,但大宇朝成立后的几年他寸功未立,人都不知道跑去哪里了,凭什么也封了候爷?
至于姜平乐,史光志更是不服。
他不相信一届女流之辈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将红毛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