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扬威,人命如草芥的时候,孔子提出的礼制,绝对称得上是圣贤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些巨商已开始出现,这些巨商与枭雄其实是没有分别的,同样都是利益最大化,同样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准绳,如果修改一个律令可以令他们得利,他们就会修改律令,如果践踏一个律令可以使他们牟利,他们也定会在所不惜。
这无关人的道德,而在于当你成为了巨商,那么你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其实就已经和芸芸众生不同了。
换一个角度来说,若没有这样手段,没有这样的狠辣,又如何能够在商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巨商?
同样一个买卖,你稍有仁慈,你的收益就会比其他的同行少。
可问题在于,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你赚多他赚少的问题,商业竞争最终走向的就是本身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你赚的少,意味着你承担风险的能力会减弱,任何一次市场的动荡,那么你的仁慈便会教你破产,沦为贫民。
这其实就和关内的地主一样,真正肯行善,舍不得下力气压榨的,就意味着在土地的收益减少,你囤的粮食不够多,平常的年景倒也还好,可是一次天灾来临,别人的粮多,会在天灾时趁机大肆兼并,会囤货居奇,大赚特赚,而你却因为粮少,收益暴跌,甚至不得不卖田卖地来度过危机。
因而,巨贾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道德上绝不可能比士绅要高明多少,甚至张静一觉得,商贾的道德水平可能比士绅要低得多,士绅好歹还会顾念一些乡情,好歹还读一些假道学的书,可商贾奉行的却是真小人的理论,是赤裸裸的攫取利益。
之所以张静一依旧还依赖这些商贾,只是因为当下工商生产力更高,生产方式更为先进而已。
只是不能就此放任下去,因为一旦无节制的放任,后果也极为可怕。
既如此,那么就必须得有一个政治实体对其进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