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杨侃这样的人,其实说穿了,他的职业就是挑毛病。
而且因为他御史的身份,某种程度而言,他挑的毛病,大家还得重视。
不过这些年,御史式微,日子并不好过。
可其实御史还有一项功能,那就是揣摩帝心。
要知道,皇帝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会有想法。
谁能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据此而上奏言事,若是简在帝心,那么未来平步青云也未必没有可能。
尤其是倘若朝中出现了权臣,而这权臣已经受了皇帝的忌惮,自己若是趁机加一把火,那么便算是名利双收了。
一方面是猜中了皇帝的心思,皇帝正好可以借此剪除异己,为了证明上奏之人的正确,自然要好好的重用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以小博大,直接将这权臣拉下马,也算是博了一个不畏强暴,刚正敢言,铮铮铁骨的形象,将来名垂青史,不在话下。
现在许多人已经有了判断,这就让杨侃这样想要以小博大之人有些难受了。
因为这事儿……确有几分把握。
可是……大家也难保这可能是误判。
成了就是平步青云,而误判的结果,却说不清。
而因为此事许多人已开始传出谣言,却又让人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去观察和揣摩。
毕竟,若只是杨侃一人得知这件事,或许还有充裕的时间去判断。
可若是许多人都知道,谁能保证,在自己判断的过程中,有人先下手了呢?
这等事,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第一个上书的,必定是天大的功劳,而后头的,可能就只是喝一口汤罢了。
杨侃等不起。
于是,他与人喝了酒,与这国子监的司业心照不宣的酒过正酣之后,等送别了这司业,才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