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考卷交给密封官。
密封官会把考生上有关考生身份信息的地方用白纸封起来,然后再用线缝上。
这是第一道工序,名叫糊名,类似于现代的装订密封,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程序的存在,监考人员内部都不知道自己看的到底是什么人的考卷,自然也就无法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
随后,装订密封后的考卷再通过特定的流程分发给阅卷人员进行审批。
试卷分发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分发的,因此,即便是阅卷人员,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人的卷子。
可以说,这已经是双重保障了,算上之前选派主考官和同考官的流程,几乎是三重保障。
足以可见,不管是什么朝代什么地方,考试的公平性都是重中之重。
在这之后,阅卷的那些人会把初次阅卷比较满意的卷子送到同考官那里,这一类的试卷被称为荐卷。
同考官——换一种通俗易懂的说法,那就是副考官,如果副考官也中意这份考卷的话,就会在试卷上写一个取字,意思是通过了自己的审核。
获得了取字的考卷最后才可以送到主考官的手里。
如果主考官也中意这份卷子,则是会在试卷上写一个中字,这种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这名考生多么幸运。
中或者是不中,必须要经过三层人员的把控,难度之高可以想象。
可惜的是,绝大部分的人可能连第一层的官咖都无法通过,就更别说是来到主考官的手里了。
而这一层的阅卷人员正是翰林院的翰林。
每一位翰林多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评定一名考生的试卷自然不在话下。
只不过……
这一次的翰林王祥看着自己面前的一份考卷,眉头紧皱,心中却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