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任太学助教,后被辟为藩镇节度使幕僚。李训是前宰相李逢吉从侄。李逢吉执政时,李训因形貌魁梧、善于辩论而得到其叔信任赏识,曾在“牛李”两党相争时,帮其叔出过不少坏点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元稹及武昭事件。这两起事件,针对的均是名相裴度。而李训自己,也是败在了武昭一案上。
先说元稹事件。彼时唐穆宗在位,裴度和元稹均在朝中为宰相,李逢吉则任兵部尚书。元稹诗名虽盛,却是靠巴结宦官而登上高位,素无操行,人心不服,且为时议所不容。兵部尚书李逢吉觊觎相位,采纳侄子李训之计,设计挑拨裴度、元稹二人相斗,派人到左神策军军营告发宰相元稹勾结刺客,预备行刺另一宰相裴度。
宰相谋害宰相,这可是本朝大事。唐穆宗极为重视,命左仆射韩皋、给事中郑覃与兵部尚书李逢吉三人共同审理此案,案未审毕,因长安传闻日甚一日,穆宗皇帝为尽快平息流言,不得不下诏将裴度、元稹同时罢相出朝,李逢吉接替裴度为相。后虽查明此案为诬告,但李逢吉已成势力,直到穆宗皇帝过世,裴度也未能再度入朝。
再说武昭事件。武昭原是名将李愬手下武官,在平定淮西之战中立有大功,后得到宰相裴度赏识,一再受到拔擢。唐敬宗在位时,武昭任石州刺史,后因故被罢为袁王府长史。
当时宰相李逢吉与另一宰相李程不和,二人都想排挤对方出朝。李程族人李仍叔听说武昭武艺高强,却有勇无谋,便想激怒武昭来对付李逢吉,称李程曾欲授武昭官职,但被李逢吉所阻。武昭信以为真,气愤之下,在酒肆喝得酩酊大醉,又向好友左金吾兵曹茅汇口吐狂言,称要行刺宰相李逢吉。结果武昭这一酒后醉言,很快被人告发。
茅汇虽然年轻,却在朝中任职已久,知道宰相李逢吉为人阴险,睚眦必报,遂赶在李逢吉采取进一步行动前,抢先去见李逢吉及李程,分别说明真相。李程因族人李仍叔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