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的原因变得混乱不堪,也知道不能让事态再如此进行下去了。
殿内的喧哗声转瞬之间便消散了下去。
众人也都回过神来,连忙噤声闭口不言。
初平二年,陈都十一月的第一次朝议就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之下落下了尾声。
天子年幼,明年才十二岁,虽然天资聪颖,但是这般国家大事,终究是没有处理的办法。
真正的决议,现在也不可能放到朝议上讨论。
刘协走后,殿内的一众朝臣也排着队列离开了正殿。
刘宠和孙坚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忧色,陈琳的檄文,写的实在是犀利无比,从法理的角度打击刘协的帝位。
说实话,刘协之所以能登上帝位,很大程度是蹇硕的原因。
遗诏是否是真,疑点重重,蹇硕把持宫廷,发动兵变,取得了胜利,其余众人不得不奉诏书。
刘辩身为嫡长子,从出身上来说,无疑是要比刘协的正统性要强得多。
而且刘协于陈都登基为帝,确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合礼法。
虽然当时确实有接回刘辩,重新尊其为帝的说法,但是这也仅仅是流传在口头之中。
提出这一言语的也并不是袁绍,而是桥瑁,而桥瑁现在已死去多时,部众都被昔日的兖州刺史刘岱所吞并。
分明是袁绍背离了关东联军,现在袁绍却是反客为主,更是借助檄文一跃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
刘宠心中积怒,没有多加耽误时间,一离开皇宫便登上了马车离开了皇宫。
孙坚和袁术两人目送着刘宠离开,两人也是有些郁结于心,陈琳的檄文,将袁术也骂了进去,指责袁术和孙坚两人狼狈为奸,有图谋不轨之心。
两人正准备骑上战马离开皇宫之时,一名小黄门气喘吁吁的匆匆赶到了近前,出声喊住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