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安弯下腰,检查马车的时候,发现在车底与车轴之间有一个奇怪的物件,他指着那物件问道。
“喔,这,这是‘伏兔’。”
许安问完话,过了一会,赶车的军卒才发现许安是在问他,也是弯下腰看着许安指的地方,跟许安解释道。
“‘伏兔’?”
“回大贤良师,这是马车上的物件,主要的作用就是让马车不至于很颠簸。”
许安抬起头,诧异的看了一眼那车夫,脱口而出:“减震?”
那车夫点了点头,随后突然想起了什么,向着里面指去。
“还有个物件,叫坐‘当兔’,就在两个伏兔的中央,也是可以减震。”
那车夫看到许安好像对于车驾的减震物件兴趣颇大,于是将一个和“伏兔”一样作用的物件说了出来。
许安现在倒是有些惊讶了,他一直以为古代好像都没有什么马车的减震措施,不然马车减震能做好,轿子基本也不太可能大规模的出现了,那些达官贵人自然都会去想着办法装饰自己的马车。
不过这倒是许安想差了,古代只是马车的减震效果不好,并非是没有减震。
“伏兔”的东西,就是连接车底与车轴之间的物件,也是马车的减震系统,因为其形状和趴着兔子非常的类似而得名,通常也被叫做“屐”。
伏兔上平下凹,正好能卡在车抽上,不仅仅是减震,还能起到稳固车轴的作用。
《车制图解》的解释,正是有这个纵向置于车轴上的装置,车辆在高速行进中,才能够保持车身的稳定。
《释名》里更形容这装置“似人屐也”。车辆上装上了“伏兔”,就好比人穿上鞋走路。
“当兔”,则是位于两个伏兔之间的,而“当兔”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当兔”是链接马车辀与车轴的物件,如果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