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北朝,诸多朝代,哪朝不是以郡望论门第,从来也没听说过以官爵排姓氏的,都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没听说过太尉秦氏、右仆射房氏、司徒长孙氏啊。
偏偏李世民就要这样搞。
高士廉觉得这氏族志真的刊印出去,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以后估计得臭了。但皇帝态度坚决,却又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说,这差事总算结束了。
再修改下去,他自己都得疯了。
一千多家族,倒有小半是原来的寒门地主,这在过去,都是士族们羞于同伍的,如今好多甚至还排到了前列。
如宗室后族之下第一的历城秦家,这在过去仅能算是没落寒门小士族,如今却已经凭借着父子皆宰相,官居太尉而居于最前。
其它的如程咬金、郭孝恪、李绩等一大群原来的寒门、豪强、地主甚至是流氓无赖等也因为他们是军功新贵,有着国公、二三品的显职,而进入前列。
“拿去东宫书局雕版刻印,然后发行天下,令各州各县皆收藏,并公示天下。”
高士廉无奈的应下,心里想着,这个氏族志一出,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好意思再论姓氏了。
“关于房相的海贸新政,阿舅觉得如何?”李世民突然问起。
高士廉答道,“臣觉得海贸市舶税利丰厚,每年千万贯计收入,虽有些弊端,可确实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出现了问题,加以填缺补漏给予改进便好。”
“那关于沿海设立水师,你支持吗?”
“海贸利润丰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的走私甚至抢劫也是正常,海上不比陆上,寻常的军府官兵以及官府巡捕等确实难以缉捕,设立水师是正法。”
李世民点头。
先前有一股子风刮的很猛,纷纷要禁海,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转了风向,房玄龄又上市舶新策数条,事情也就跟着有了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