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子与心学鼻祖陆象山,于鹅湖寺论道,双方就各自的理念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此次名留青史的“鹅湖之会”,双方争议激辩了整整三日,陆氏心学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但此次论道结果,却是决定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截然相反的命运。
朱子曾批判“科举累人不浅”,但却说“废他不得”,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修正,从而为国家选拔人才。
然而陆九渊平生热爱讲学,并不热衷科举,只有过数年官宦生涯,曾尖锐辛辣地批判科举制度只是利欲之途,对发扬孔孟之道并无益处。
科举考试乃是朝廷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朱学对科举持修正态度,陆学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历朝皇帝自然更愿意接受朱学。
因为朱子学有利于稳固朝廷统治,成为朝廷统治万民的思想根基,故而朱子学自南宋末开始,便被朝廷钦定为官方学说,地位不可动摇!
元代以后外族统治中原,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更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统治,朱学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到了本朝,太祖高皇帝同样定下了程朱为主,更是进一步将朱子的著作定为官方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彻底确立了程朱的管学地位。
朱子也因为集理学于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天下儒生奉为“万世宗师”,他的程朱理学就此大行其道,牢牢占据了儒学正统地位。
反观陆王心学,陆九渊本是宋代儒学巨擘,但其学说受到了佛教禅宗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明初学术界普遍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朱子多次明确指出陆氏心学为“禅”,使得陆氏心学为禅学的观点在天下文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遭受到了多种非议。
陆九渊在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