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的发展,依然无法摆脱人形结构,当然,这并不是人类无法从技术上突破,而事实上,早在数百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型号的异型机甲。但是,人类似乎对人形机甲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节,哪怕是再强大的异型机甲也无法代替人形机甲。
如果有人拥有一架怪模怪样的机甲,必定会被人嘲笑,视为异类。
迎合市场需求才是王道。
在人形机甲主导时尚潮流之下,人类在机甲形体上的开发开始固定为类人形,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哪怕是稍稍改动,也绝不会影响机甲整体上的人类形象。
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甲的驾驶舱部位都是在头部,引擎舱在胸部,能量仓在腹部,在四肢和关节部位都会加装辅助引擎,提高攻击速度和力量。也有极少数的机甲会把驾驶舱设置在胸口,头部完全作为全息扫描和传感器的处理位置。
从战斗角度来看,人形机甲并不符合力学原理,有很多弊端,譬如机械臂的灵活幅度,以及机械腿的承重都束缚了机甲的战斗力和多元发展,而喉咙部位那狭小的位置密集着成千上万的光路光缆更是致命的弱点。
按照第一代异型机甲的工作原理,像蜘蛛一样的多足机甲其实是最完美的机甲,不仅是能够适应多变的地形,还能够分散机械腿承受的重量。当然,最重要的是,哪怕是失去了一半的机械腿,机甲也一样能够行动自如,大大提高了机甲在复杂地形的生存能力。
人形机甲与异形机甲比较起来,机械腿是最大的弱点。人形机甲只有两条腿,失去一条机械腿,机甲将失去平衡力,甚至于彻底的瘫痪失去战斗力。
其实,与异型机甲比起来,人形机甲的弱点实在是太多了。能量仓、引擎舱、驾驶舱以及机械腿都是致命的位置。
像人类早期八条腿的概念机甲把能量仓、驾驶舱和引擎舱都集中到一个中心位置,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