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外交关系,就意味着要同南中国的某个地方断绝外交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对华盛顿意志的背叛,但就当前的局势来讲,戴高乐走的这一步棋,却是恰到好处的抢在了美国人的前面,他使得法国成为了西欧各国中,第一个正式要求与北平缔结外交关系的国家。
不要小看戴高乐所做出的这一项决策,他这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其实是在联盟东进的局面下,抢夺欧洲话语权的最佳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华盛顿同北平方面你来我往的交互,全世界都看在眼里,法国人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被此前被告的焦头烂额的法国政府,顾不上考虑这些问题罢了。而刚刚获得国民会议授权的戴高乐,却是将目光远离了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直接瞄准了东方,瞄准了因联盟东进而在欧洲留出来的地缘政治空间。
戴高乐对莫斯科的访问,既是向苏联方面做出的表态,也是在向西欧各国做出的表态,他在向全世界宣布,巴黎支持莫斯科的东进政策,只有莫斯科保持东进的态势不变,那么法国就愿意与苏联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并以此来促进欧洲大陆的长久和平。
而公开宣布希望与北平建交的立场,同样也是向莫斯科做出的一种表态,其引申义就是在告诉北平和莫斯科,只要苏联执行东进政策,那么法国就不会再介入苏美之间的争霸——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我们就是秉持中立的立场,两不相帮。
戴高乐做出这样的表态,也不怕华盛顿的报复,作为法国当前的领导人,他原本就对美国人没有什么好感,而且在国策上,他也属于是强硬派的那一类,极力主张恢复法兰西的荣耀,重建法兰西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基于这种政治理念,他又怎么甘心在对外政策上,始终受到华盛顿的制约?再者,他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与北平建交,最多不过是先华盛顿一步罢了,难道美国人就只允许他们自己同北平建交,而不允许别人走这一步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