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进政策的。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如今的联盟核心领导层内,维克托和马林科夫才是东进政策的最坚定支持者,尤其是维克托,他的政治影响力与东进政策的成败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他背后的最坚定支持力量,也是东进派成员。
而作为他的政治竞争对手,赫鲁晓夫与布尔加宁属于是乌克兰帮成员,他们自然是反对东进政策的,而作为他们的政治盟友,朱可夫自然也应该是东进政策的反对者。
但离谱的地方就在这里了,朱可夫虽然是赫鲁晓夫与布尔加宁的政治盟友,但他却是东进政策的支持者,而且他对东进政策的支持度还挺高。作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他认为联盟既然要推动国策中心向东转移,那么就应该强化对东部军区、战区以及舰队的投入。
自从回到莫斯科以来,朱可夫一直在推动一个战区的划分工作,他认为未来的战争形势,必然是三位一体的高科技战争,旧有的那种阵地战、攻防战,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未来战争中,三军协同作战的方式,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凸显。
而与此同时呢,联盟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因而,兵力的部署也必然较为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联盟的军事单位要想在突发性的战争中做出及时应对,就必须加强一定区域内各部队、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由此,战区的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朱可夫的意见是,联盟应该取消旧有的军区设置,将整个联盟划分为八个战区,并以各战区的重要性、关键性为依据,有序的划分、调拨兵力、兵种。
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到联盟的东进策略,朱可夫认为联盟应该在远东地区以及西伯利亚-蒙古地区,设立两大战区,在这其中,西伯利亚-蒙古战区,因为有中国的广袤领土作为战略缓冲,可以被建设为战略性的大后方,联盟的军事工业以及远程航空兵、战略火箭军,可以主要部署在这一战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