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政治现实,他还做不到斯大林同志当年所能做到的那一步,而且,即便是他能做得到,肯定也不会轻易做出那样的选择,毕竟这种做法后果太严重,一个搞不好,他就得把自己搭进去,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既然大清洗那样的政治运动不能搞,那就从细微处入手,借助某一政治问题,在小范围内搞一些批判,将一些自身存在问题的人牵连进去,从而实现打击政敌,巩固自身政治联盟的目标。
米隆·丘比尼泽原本并不属于维克托这一阵营的人,他是贝利亚的人,但这个人与“贝利亚帮”的其他主要成员相比,并不怎么受贝利亚的信任,再加上自身的政治嗅觉比较灵敏,自从斯大林同志病逝之后,他就转入低调,很少与“贝利亚帮”的成员们应和,所以,才会在中央针对“贝利亚帮”的打击行动中逃出生天。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在贝利亚不明原因的退出全联盟党代会之后,迅速与格鲁吉亚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负责人伊纳乌里勾搭在一起,他们在第比利斯策动了一场有数千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某些人对斯大林同志的诋毁与污蔑。这一事件当时闹得很大,甚至还搞出了人命,但最终的事实证明,丘比尼泽同志押对了宝,中央监察委员会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放了他一马,没有仔细调查他与贝利亚之间的关联。
从那之后,丘比尼泽实际上已经投入了维克托的阵营,只是没有人对此大肆宣传罢了。
而此次丘比尼泽之所以在《消息报》上发布这样一篇文章,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再次挑起针对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的争论,然后,再借助这种争论将以波利扬斯基为首的部分乌克兰地方领导干部牵扯进去,最终将他们全都扫地出局。
没错,维克托始终都没有忘记波利扬斯基这号人,在他看来,这个家伙在思想上要比贝利亚更加的危险,因为他在克里米亚所告的那些,已经在根本上动摇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