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下,具体的讲,就是必须站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大背景下,来看斯大林主义的各项政策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有必要的。如果不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判斯大林主义,评判斯大林同志的功过是非,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直到报告的第四部分,维克托才开始全面评价斯大林同志,并对斯大林主义的各项政策,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对待斯大林同志的问题上,维克托认为斯大林同志的功过是非应该七三开,也就是说,站在联盟以及布尔什维克党的角度来看,斯大林同志的历史功绩是占据七分的,他的错误占据了三分。
而在斯大林主义的各项政策方面,维克托分析得更加具体,他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对斯大林主义做了全面的总结,并指出在未来的几年中,哪些政策需要做出修改,哪些政策需要完全摒弃,哪些政策可以继续贯彻执行下去。
其实说到底,在对待斯大林同志以及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维克托的立场也是倾向于批判的,但他的批判与赫鲁晓夫的批判不同,他没有将斯大林同志以及斯大林主义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了两者一个较为公平的评判。
而对于整个布尔什维克党,乃至于整个国际左翼联盟来说,维克托的这种评判方法,显然是更容易接受的。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按照赫鲁晓夫的那种评判方式,联盟在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等于是完全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既然“领袖”本身都是完全错误,毫无可取之处的,那么在他领导下的联盟以及国际左翼运动,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这样的论调,让布尔什维克党内那些忠于斯大林同志的人如何自处?让东欧各党内部的亲苏派如何自处?让全世界那些信奉斯大林主义的左翼党派如何自处?毫不夸张的说,一旦赫鲁晓夫的立场在联盟以及布尔什